行业观察

当前位置:首页/两栖新闻/行业观察

民促法公开征求意见 规范集团化办学引关注

原标题: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规范集团化办学引关注  

央广网北京8月15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司法部日前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送审稿》九章68条,对《实施条例》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对28个原条文进行了修改,新增22个条文,删除8个条文,同时调整了章节结构,力度之大可见一斑。其中,维护举办者合法权益、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规范集团化办学行为、规范培训教育机构等内容,引起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到底有多少家民办教育机构,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法务部部长董圣足告诉记者,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经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批的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全国约有5万家左右,但是通过工商注册的教育投资公司、咨询公司、文化传媒公司等,超范围从事文化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活动的培训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体量巨大,有的省域更是达到数万家。

  广东当代民办教育管理研究院理事长张铁明说:“广东的民办教育全国规模第一,一共有680多万的学生,囊括了全国所有的形式、模式和体制。”

  正在征求意见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中多条内容被认为有重大突破。

  突破一、强化对民办教育举办者合法权益的保障。

  《送审稿》允许现有民办学校变更举办者,并可以在不以牟利为目的的前提下,约定变更收益;允许举办者与民办学校进行合法关联交易。董圣足分析:“实际上这次把关联交易合法化了,或者说在一定的法律规范范围内承认了合法的关联交易,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大突破。借鉴了上市公司的监管办法,要求增加信息披露,包括将来公平、公正、必要性方面的审核,这条很重要。”

  董圣足进一步分析,营利、非营利分开以后,可能有的举办者会采取报非营利,但实际上还是通过关联交易存在一些利益输送,这就可能会损害学校法人的利益,影响到师生一些合法权益。所以这次《送审稿》直面该问题,提出非常有针对性的规定,对于学校的稳定发展是个重要保障。当然,这对现有采取这些模式运作的举办者有一种利益调整,尽管有些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这条从监管部门讲,是分类管理非常重要的政策抓手。

  突破二、落实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规定。

  涉及教学、招生、用人、收费等方面。董圣足分析,在具备住宿条件的情况下,在教育行政部核定的总的招生范围内可以跨区域招生,这条受到各方欢迎;允许民办的高等学校和民办职业学校,可以参照公办学校标准,自评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比如江苏省民办高校已经可以自评教授,这对于学校将来的人才队伍的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储备非常有利;更为可喜的是,收费自主权原来要审批,这次可以由学校自主。

  突破三、规范集团化办学行为。

  《送审稿》承认已经客观存在的集团化办学行为。为防止风险,同时提出明确要求,包括要具备相应的条件与能力,对所举办民办学校要承担管理和监督职责,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加盟连锁、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非营利性民办学校。集团化办学的社会组织不得滥用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

  董圣足认为,该条力度较大,从长远看如果能够落实好,对于现有非营利性学校是一种基本保障。

  突破四、培训教育机构负面清单管理。

  《送审稿》将面向幼儿园、中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与学校文化教育课程相关或者与升学、考试相关的补习辅导的校外培训教育机构纳入许可范围,对于实施艺术、体育等有助于素质提升、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培训教育机构和面向成人开展培训的机构,可以不经许可,直接申请法人登记。

  董圣足表示,这非常符合当前国情和实际情况。他说:“现在培训机构面广量大,非常复杂,以教育部门的监管力量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全口径进行设置审批,根据负面清单的划定,将来教育部门可以集中精力管好管活面向与在校学生开展的文化教育课程相关或者与升学考试相关的补习辅导的文化教育机构。”

  突破五、《送审稿》进一步增加和明确了扶持的政策。

  审慎放开民办学校融资,规定举办者可以依法募集资金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即可以依法发行股票、债券以及设立公益性基金等方式进行募资。在普遍扶持的基础上,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予以进一步倾斜,规定补贴生均经费、划拨供应土地等只适用于非营利性学校,突出鼓励举办非营利性学校的导向。

  对此,张铁明提出意见:“本身都允许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了,就不能在表述中表示出重视非营利性而不重视营利性。这两条路应当是平等的,国家允许的、合法合理的正常道路。”

  而董圣足强调,15年的经验和实证研究表明,不分类,民办教育是走不出一条光明大道的,没有办法落实对于非营利学校的扶持措施,也没有办法充分放开营利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只有正儿八经的按照分类管理运行、扶持、规范,才能够使得民办教育各得其所,各自定位。